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,中小企业可谓遍地开花。数据显示,我国4800多万家企业中90%以上都是中小企业。与此同时,中小企业在带动就业、改善民生、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然而,黑天鹅飞过,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。
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备受各界关注。近年来,全国多地的“专精特新”“独角兽”等培育项目持续落地,旨在引导和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。许多中小企业在各项政策扶持下获得稳步成长,在行业内表现瞩目。
扎根细分赛道,做专做精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着力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被首次写入。再往前追溯,2021年9月,专门为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服务的北交所宣布设立。
为什么专精特新“钟情”中小企业?
除了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中小企业组织灵活度高,市场敏锐性强,创新潜力大,尤其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。而近年来国家大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上“专精特新”道路,即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,就是鼓励中小企业发挥优势,专注核心业务,精耕细作,凭借创新练就自己的“独门绝技”。
以专注于提供室内环境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慧科技为例。创立7年来,慧科技始终扎根于户式三恒系统细分赛道,做专做精。于近日公布的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录库企业中,慧科技榜上有名。
从2017年获得A轮融资后建立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三恒系统研发及检测中心,到2021年建设国内首家户式三恒系统核心部件专业化、自动化、数字化智造示范工厂,慧科技完成了“研发-生产-销售-服务”的业务闭环,通过提供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,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。专注与深耕也逐渐内化为其竞争力,为慧科技成为户式三恒领域领头羊奠定基础。
慧科技智能工厂
突出重围,奔向独角兽
一般而言,在某一赛道突出重围、获得国家多方扶持的选手们,在投资人眼中具有更高的价值。“独角兽企业”便是高增长潜力、强创新能力创业公司的代名词。同时,10亿美元的估值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门槛。
前不久2022年度南京市独角兽、瞪羚企业发布会召开,535家企业登上独角兽、培育独角兽、瞪羚企业榜单。慧科技获评“培育独角兽”,也是三恒行业内唯一上榜企业。
从瞪羚、培育独角兽再到独角兽,其实不仅仅是企业估值的增长,而是对企业多方面、多维度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
那么像慧科技这样的培育独角兽,如何成为真正的独角兽?或者说,独角兽企业具有哪些DNA?
毋庸置疑,技术对于许多行业尤其是科创领域来说是内在驱动力。如果一家企业死磕技术,钻研出独创技术或颠覆性技术,不仅会深刻影响其行业地位,且很大程度上会获得资本的青睐。
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是许多独角兽的又一共同点。如小米开辟了互联网手机模式,改变了传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方式和渠道。一句“为发烧而生”,小米先培养一批种子用户,在与用户的沟通中共创产品,并形成口碑传播。创新的商业模式,帮助创业公司形成壁垒。
值得注意的是,商业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针对瞬息万变的市场,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优化。拿慧科技来看,慧科技在业务模式上目前是零售、对公、城市合伙人三条路并进。放眼未来,随着健康人居需求的广泛增长,势必有更多玩家涌入赛道。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,慧科技是否能够找到新的增长势能?
比如尝试利用研发生产优势,增添技术服务商或设备供应商的角色。在这方面,可以参考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独角兽——比亚迪,其另一个角色就是全球电子代工巨头。目前,比亚迪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已成为其第二大业务板块。
完整的生态系统,是独角兽企业的护城河。目前,慧科技“研发-生产-销售-服务”的业务闭环,可以说初具生态系统的雏形。一个完整的企业生态系统是复杂多元的,包含企业与其他企业个体、与社会环境、与消费者等作用的关系。借由完整的生态系统,企业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,能够与行业、产业互生、共生,甚至再生。
除了差异化的技术创新、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、完整的生态系统,企业想要走向独角兽,可能还需要思考战略与品牌是否协调、组织人才是否有活力等等。
事实上,无论是从0到1,还是从培育独角兽到独角兽,绝非有一个万能的公式可以帮助到所有中小企业实现目标。独角兽也并不是它们的终点,唯有源源不断地为用户持续创造产品或提供服务,才会走得更久,走得更远。